妙笔文学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二十八讲(第1页)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三页,寅二、破斥。

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有两个重点:第一个就是在根本上的安住,第二个是在枝末上的对治。我们先讲根本上的安住。就是说菩萨应该要生起菩提心,菩萨应该依止菩提心来广修善法。但是当我们在修学善法的时候,到底我们的标准在哪里?我们不能够像凡夫一昧的着有,也不能像二乘的偏空。所以我们行菩萨道,要建立一种中道的思想来调整自己,随时要调整自己的布施的行为、持戒的行为、忍辱的行为。这就是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善法安住在一种中道的观念当中。

那么这个中道的观念到底是什么呢?蕅益大师把十番显见作一个总结:其实十番显见就是告诉一个菩萨要保持不变性跟随缘性,有所不变、有所随缘,有所坚持、有所让步,最后是以不变应万变。

其实你就是在学这个道理。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云何应住?你应该以什么样的理性来安住?你应该以什么样的理性来随时修正自己,才能够很快速地成就如来密因,才能够很快速地成就诸菩萨的首楞严——这种坚固不退的功德?我们就是要从这个地方去学这个道理,明白道理,以道理来自我修正。

那么前面佛陀是破除和合,这以下是破斥“非和合”。当中有两段:第一段是破非和,第二个破非合。在破非和当中,前面第一段“举法标列”已经说过了:假设是完全不和合,那么到底是不跟光明相和合,还是不跟黑暗相、通达相、阻塞相和合?提出四种相状。

我们看下一段“审其畔处”。我们看经文:

若非明和,则见与明,必有边畔。汝且谛观,何处是明?何处是见?在见在明,自何为畔?

好,我们先看,当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一种光明相的时候,这一念心跟光明相的相互关系假设是完全不加以参和、是完全分离的,所谓“若非明和”,说这一念明了的见分去接触光明相的时候绝对跟它是分离的,两个是互不相干的,那么“则见与明,必有边畔”。两个东西完全不相干,这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光明相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:从这个地方之前是光明相,从这个地方之后是见分。因为两个都没有接触,都没有参和,那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。那么,你阿难尊者应该从这个地方去好好地仔细观察,“何处是明?何处是见?”你说什么地方是光明的界限,什么地方是见分的界限?因为两个完全没有参杂,应该有界限,那么界限到底在哪里?“在见在明,自何为畔?”前面是说明光明的界限跟见分的界限,这个地方进一步说明,见分跟光明相以什么当作一个界标呢?它们中间有没有一个界限可得呢?就提出这个问题。

以下佛陀就正式破斥了。

阿难!若明际中必无见者,则不相及,自不知其明相所在,畔云何成?

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去接触光明相的时候,假设两个完全是分离的、是没有接触的,那么在光明的范围当中就找不到能见的见分。因为这两个不互相参和,光明相里面没有能见的见分,见分当中也没有光明相。那么这样就有问题了,这两者就不相及了。见分跟光明相两个不互相接触,光明是光明,见分是见分。这样我们自然就看不到光明的相状,因为两个没有接触,你连光明相都看不到,“畔云何成”呢?你连光明相都看不到,更何况两者交接的边际在哪里,你怎么见得到呢?你说你这一念心见到光明相,两个都完全不加结合,是彼此分离的,那你怎么看得到光明相呢?所以这个不合道理。

彼暗与通及诸群塞,亦复如是。

黑暗相、通达相乃至于种种的阻塞相的道理,也是这样的。

我们在学唯识学的时候,有两个观念,说是境由心生、心随境转。外境是怎么来的?你为什么今天会看到什么人、遇到什么事情?说穿了就是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,你自己的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。然后,我们第六意识再去攀缘这个境的时候,我们讲“心随境转”,自己变现一个境,然后自己被这个境所转。那现在有问题了,我们这念心接触外境的时候,我们真的会受外境的影响,所以你不应该说我们的心跟外境是完全分离的,这两个会有作用。

比方说,像你的心,你去思惟你欢喜的亲属,想到你的父亲母亲、对你有恩的人,你心里会产生欢喜的感受;想到你的冤家,想到曾经伤害过你的人,你心里会感到不快乐的感受。这是事实。怎么能够说你这一念心跟外境完全是分离呢?不可能嘛。你看孟子。孟子是亚圣,他是善根多强的人!他小时候住在一个菜市场旁边,他眼睛看到的、耳朵听到的都是菜市场大家在卖菜的境界,整天就学怎么样卖菜,怎么样把菜整理得很干净。他妈妈想,完蛋了,这个人长大以后就是卖菜的!于是赶快搬家,搬到坟墓旁边。在坟墓旁边,他的心跟坟墓的外境接触,就是怎么样去扮演祭祀,祭祀祖先,做这个仪轨。后来他母亲一看,还不对,把他搬到学校旁边。孟子就学习人家读书,后来就变成亚圣。如果他妈妈不搬家的话,孟子可能就变成一个很高明的卖菜的人。也就是说,我们这一念心的确是会受到外境的影响。我们心会怎么样?心随境转。所以你不可以说完全不和合,这不合道理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我们把“非和合”跟“非不和合”作一个总结。就是说,外境不能改变我们,但是它可以影响我们。它不能完全改变,因为你还有主导性,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。但是它能够潜移默化地、慢慢地影响你。它不能改变,要改变是你自己要改变。

我讲实在话,一个人会犯错,你说:诶,外境改变我。不对!你有选择权。它只是影响你,你不能说外境改变你。一个人要改变,我讲过很多次,是你自己要改变,没有一个人会让你改变,不可能!所以你一个人要颠倒,佛陀都没办法。你看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还有人堕三恶道。外境可以影响我们,但是外境不能真正改变我们。你能够把影响跟改变抓到,你就知道,哦,原来什么叫非和合、非不和合,这个中道的思想就抓到了。你就知道你应该怎么用功,你就知道怎么善知取舍。这个地方是“破和”。

卯二、破非合

【图一】

这以下卯二,破非合。

前面的“和”是一种互相的参杂,这个地方的“合”是一种互相的结合。我们看经文:

又妙见精非和合者,为非明合?为非暗合?为非通合?为非塞合?

当我们这种微妙的见性生起一种见分的了别功能的时候,假设跟外境是完全不和合、不结合,那么到底它是不跟光明结合,还是不与黑暗结合?还是不与通达结合?还是不与阻塞结合?也是举出了四种情况。

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:

若非明合,则见与明,性相乖角。如耳与明,了不相触。

假设我们的见分是绝对不与光明相结合,那么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:能见的见分去攀缘相状的时候,两个没有真正的结合,这样子呢,“性相乖角”。性指的是见分,它是一个心法;相指的是光明相,是一个色法。如果完全没有结合,那么这两个应该是互相乖违,各处一边。各在一边,两个都没有接触。举一个例子,就好像耳根跟光明相一样。这个光明相,耳根根本没办法攀缘,是要眼根攀缘光明。耳根的活动范围只能够听到声音,所以耳根跟光明相两个是完全不能接触的。所以你说你跟光明相不结合,就好像耳根跟光明相一样,“了不相触”。

见且不知明相所在,云何甄明合非合理?

这样,你的见分连光明相都看不到,你怎么去甄别、怎么去分辨到底它有没有合或者是不合啊?你根本没办法判断。所以我们心跟光明相不和合,是不能成立的。

综英美:每次开门都会换世界  从变成宝可梦开始无限转生  海贼:娜美!你还我的贝里!  禁忌法师:零号序列  重生换亲,这少主母她不当了  首辅大人后悔了,我已宠冠六宫  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  穿越: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  青辰胤  平民火影:我的模板竟是扉间大人  柯南:开局和离异大姐姐同居  系统奖励:钱多的花不完!  神话时代的宗师猎人  侍妾千娇百媚,全靠演技上位  渣总求复婚?太太走向国际了!  退休大佬带全家打穿末世  八零夫妻人生小记  云中梦里  他又撩又茶!被桀骜大佬宠到怀孕  四合院:娶妻秦淮茹,你们眼红啥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我用闲书成圣人

我用闲书成圣人

开局一口棺材。陈洛的穿越从灵堂开始。这是一个读书就能获得超凡威力的世界。...

爱你如初,疼你入骨

爱你如初,疼你入骨

五年前,龙承蔚每天晚上只有收到古莫宁的一句quot晚安quot才能安然入睡。就在两人领结婚证的前一天,她为了成全他和杜菲菲的指腹为婚,毅然而然离开了他。五年后,她偶然间撞见了他和杜菲菲的订婚宴,看着他细心守护怀孕的杜菲菲,她模糊了双眼。她想,余生能让她坚持活着的理由只有两个,一个是养大她4岁的女儿蒲公英,还有一个是找到杀害母亲的凶手为母报仇。如果您喜欢爱你如初,疼你入骨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
仙门万年:开局获得大道法

仙门万年:开局获得大道法

师兄师妹,一个穿越开挂,一个大帝重生。师兄只想苟着求长生,却狠辣又腹黑。师妹却想逆行伐九天,横推一切敌。叮恭喜宿主在山上日常生活百年,奖励十万年修为。如果您喜欢仙门万年开局获得大道法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
玄幻: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

玄幻: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

玄幻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简介emspemsp苏牧重生成了一颗灵气复苏时代的槐树,这个时代强者横空绝世,坐镇一方,异兽咆哮山河,占地为王。这个时代万物崛起,百舸争流,一颗槐树拔天而起,在这个紊乱的时代创下一方净土乐园。百年之前我是传说,千年...

最强上门女婿

最强上门女婿

最强上门女婿简介emspemsp关于最强上门女婿偶然成了天南第一美女的老公,天南第一豪阀的上门女婿,叶风本以为从此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,可惜老婆不让上床,校花小姨子老是缠着自己...

年雅璇霍凌沉

年雅璇霍凌沉

年雅璇霍凌沉简介emspemsp(又名天价宠妻霍总请接招)(主角名年雅璇霍凌沉)不知道年雅璇真实身份的时候,樾城霍少来人!把这个女人给我丢出上阳商场!来人!把这个女人给我扔进大海里!来人!把这个女人给我活埋!某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